展览信息
(9月 15, 2016 10:11 上午)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片单揭晓 (1月 21, 2016 1:57 上午)

第二十八期LAS回顾 专访梁碧波导演

(孙谦/文)

梁导其人,与他所憎恶的“社会名流”截然相反:虽然顶着无数说出去非常唬人的头衔,却平和的没有一点架子。在柏林的这些天,梁导都穿着一件看起来是央视免费发的防风衣,见人就咧着嘴笑,温暖谦逊,有问必答。

L1005134

温暖谦逊的梁碧波导演

梁导是四川人,说一口非常正宗的“川普”,虽然普通话说的不是很标准,可英语却说得很溜,是中国第三代纪录片导演里少有的学贯中西,有足够经验和阅历可以横向比较美国、欧洲、亚洲纪录片的国际化导演。可这样一位中国纪录片界的泰斗,却是从水稻田里走出来的。在梁导还很年轻,要考大学的时候,正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普世真理的时代。少年梁导听老爸地安排,考了农科院。可是在那些研究水稻的日日夜夜里,他却越来越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为下一个“袁隆平”。正巧赶上成都电视台公开招聘,这时已经是青年的梁导经过层层选拔,从数千人中脱颖而出,进入了成都电视台。那个时候,青年梁导没想得太远,或许根本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走出国门,带着自己的作品走到国外电影节的聚光灯下。他只是非常激动自己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看书,终于可以不用为了看小说而不是在研究配种或基因突变而自责了。问及梁导是怎么走上纪录片这条路的,原因说来简单,是因为梁导摄像机拿得稳。说到激动之处,梁导站起身来,很自豪地向大家展示,他颇为“壮实”的小身板——这就是他迈入纪录片领域的敲门砖。从第一部片子开始,一步步的,青年梁导变成了中青年梁导,而他导的片子也开始在国际电影节上展露头角。

_ENN2961

第二十八期活动现场

_ENN2985

梁碧波导演与本期主持人孙谦

《三节草》是梁导,也是中国纪录片最早在国际舞台上折桂的一部。那时候的梁导还有些诚惶诚恐,一个人站在大屏幕前,面对上百观众和评委,说着不太娴熟的英语,竟然也捧了大奖。现在的梁导因着纪录片,无论是参赛还是做评委,足迹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是电影节的常客。可他还是很深刻的记着那些与欧洲纪录片世界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他说要感谢欧洲人民,感谢这些经历让他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视野,看到了中国之外如此不同的世界;而同时却又深刻地认识到,对于刻画人性这一永恒的话题,其普适性又超越了国别的界限,而欧洲在这方面,其深度和广度都值得中国的纪录片同行们学习。梁导说,他之所以受西方的电影节所青睐,也是因为他的片子里都是一个个性格鲜明的普通人,而这一个个普通人故事背后所承载和折射的时代群像以及人性情怀,才是最能打动人的。

参加第二十八期活动的朋友们

参加第二十八期活动的朋友们

L1005131

参加第二十八期活动的朋友们

梁导说,他走到今天,很多靠的是运气。但事实是有实力的人才常常说自己是运气好。如今梁导站在中年的尾巴尖上,虽然有点遗憾自己错过了成为七亿票房电影《爸爸去哪了》导演的机会,却依然无比地庆幸自己做的是纪录片,而不是码镜头一样的剧情片。而拍纪录片最过瘾的地方,就是可以不断地拓宽人生的广度:本来只有一次的人生,却因为如此深入地拍别人的故事,而过成了很多辈子。

L1005122

正在与大家分享的梁导演

最后,梁导说到了中国的纪录片发展。虽然现在依然是在朝阳的阶段,在细致和深刻的程度上无法超越欧洲,在视听语言的使用上无法超越美国,但可喜的是,中国的纪录片正在迎来它最好的时代:上有国家的政策支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电视台每天都必须播放一定时长的纪录片;下有观众一日高过一日的热情。仿佛从《舌尖》开始,大家开始意识到,纪录片不仅仅是科教以及无聊的代名词,也是一种知识性极其丰富的视听觉享受,并且在目不暇接的美图背后,也是有血有肉的百姓故事。我们有理由相信,纪录片,总有一天会成为一轮喷薄的红日,映透中国的半边天。

_ENN2949

梁碧波导演

而我们也衷心地希望,中国可以多几个像梁导这样学贯中西,德艺双馨的纪录片导演。

注:图文版权©劳建桦,LAS独家编辑。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