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下午,第19期的L.A.艺术沙龙在嘉宾的柏林工作空间中画廊进行。本期嘉宾卢梅女士是柏林中画廊的艺术总监,拥有十多年艺术品市场的成功操作经验,曾在荷兰攻读文化史及艺术史专业的背景,以及多个视觉艺术学位为她的艺术品鉴赏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文化修养。

第19期LAS活动现场
这次LAS,我们不仅见到了熟悉的老朋友,还迎来了很多新面孔,其中包括曾经抱怨过我们LAS“主题太文艺”,“聊的太虚无”的经济理工男,这次也走进了中画廊,看来对于“艺术的价值”或者“艺术品的价格如何定位”还是勾起了更多人的好奇心。
主持人Gia与嘉宾卢梅以访谈的形式围绕“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展开对话,从一段疯传网络的文章“再见了各位,我要去学画画了”引入主题,例举那些拍出天价的“离谱”艺术品,一个平铺的色块或者一幅乱淋乱甩完成的作品到底价值何在?卢梅首先从艺术史角度出发对这些画的非凡意义表示肯定,而如何欣赏这些艺术品,卢梅给予了最忠恳的建议,遵循每个人不同的感受,抓住作品与自己心灵触碰的瞬间,最大限度挖掘自己的好奇心,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经历,理解艺术家要传达的语言,从此判断喜欢或者不喜欢。

2009年拍出1,314,500美元的作品《Blood Red Mirror》作者:Gerhard Richter

2010年拍出1,700,000美元的作品《无题》作者:Blinky Palermo

2006年拍出140,000,000美元的作品《Number 8》作者:Jackson Pollock
期间Gia还用艺术家厉槟源的两段行为艺术《死了都要爱》和《臭水沟的春天》视频举例,说明价值与价格的不可比性。在鱼龙混杂的艺术品市场,价格绝对不完全是艺术品价值的体现,其背后可操作的形式太多,结果太莫测。其实对于艺术品的价值与价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正因如此引发了大家的踊跃提问和讨论,活动结束后,大家还都意犹未尽,私下交流了许久才渐渐散去。

以及对博物馆权威角色的质疑

中画廊现场

沙龙之后的社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