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9月 15, 2016 10:11 上午)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片单揭晓 (1月 21, 2016 1:57 上午)

法餐全席配阿拉伯甜点 制作上乘欠回味 -《Poulet aux prunes / 梅子鸡之味》

2013年12月22日
4,517 Views

(文文周/文)

凭借《我在伊朗长大》在戛纳电影节的获奖而被观众认识的伊朗漫画家、编剧、导演玛嘉-莎塔琵,跟她的合作伙伴文森特-帕兰德带着新片《梅子鸡》来到了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跟上一部作品一样,该片也改编自玛嘉-莎塔琵的漫画绘本,取材于真实生活。讲述了一个家庭的各个成员,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各色人生。

小提琴艺术家那瑟阿里,在无爱躁乱的生活中痛不欲生。妻子砸坏他如同人生伴侣的小提琴,他再也无法演奏;与心中多年的挚爱在街头相逢却不被相认。梦想与爱情的双双破灭,令他心灰意冷决定自杀。在审视了自己跟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关系,回顾了整个人生后,他确认了自己决心去死的理由,并成功地在八天后死去。

制作上乘的法餐全席

尽管故事发生在1958年的德黑兰,片中也不乏一些伊斯兰的神秘氛围,但不论从内核人物设置和命运的构架理解,还是从外在视听语言的感受,它都是一部法国电影。法式的精致影调跟唯美画面,法式的幽默调度跟魔幻空间,法式的人物思维、个性跟命运。动画跟实拍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比《我在伊朗长大》更为成熟流畅,节奏也更为紧凑。各种戏剧情节的峰回路转和视听元素的巧妙搭配,令人想到魔幻佳作《黑店狂想曲》。

主人公的设置是一个经历过刻骨铭心爱情而领悟艺术境界的艺术家。他人生的第一理想是跟古董店老板的女儿厮守。爱情被毁后顿悟音乐境界,终生不再被其他人打动,心里永远只有一个人,典型的法式浪漫情怀。全世界都知道法国男人的第一理想是女人,当然,要是美丽的女人。而片中女性角色的三个类型:古董店老板女儿——温婉优雅的美人、那瑟的妻子——善良痴情的聒噪怨妇、那瑟的母亲——香烟不离的骄傲母亲,正是我们平日最为熟悉的法国女人形象。她们或漫步在香榭丽舍大街,或在家照顾小孩,或独自坐在街旁喝咖啡,几乎在每一部法国电影中都可寻见。

除此之外,全片十几个视听风格各有千秋的段落,从戏剧舞台到各种形式的动画,从荒诞魔幻主义到情绪丰富的配乐,包罗了所有法国电影惯用的视听元素, 最终统一成一桌精心烹饪的法式大餐,精华碟皿分明,一一呈现。

欠缺回味的阿拉伯甜点

每一个艺术家心中的自我,都像是一只骄傲的公鸡。整日昂首漫步是绝足够的,一定要飞上屋顶打鸣影响全世界,才算是活得其所。片中的抑郁小提琴家那瑟阿里,便是这样一人。两位导演试图通过临死的八天,对他的生命进行透彻的回顾跟深刻的探索,而得出一些关于人生真谛的结论。故事其实非常完整,然而影片后半段开始各类哲学堆砌,诸如墓地跟疯子对话,家里跟死神对话等,都有些稍显用力过度。梦想跟爱情的失去固然是致命的残缺,但因此不珍惜生命中其他至亲的人以及跟他们的人生,这样的立意未免叫人觉得有些遗憾。

影片从制作上绝对属于精品,但就好像法式大餐过后给你端上来的是一些阿拉伯甜点,糖味尚够,可惜只甜不腻,欠缺回味。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