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LAS开启了首次dérive in berlin 柏林都市漂流的活动,漂流的路线途经了人潮熙攘的potsdamer platz,年久荒废的landeswehr kanal河岸,被改造的铁路公 […]
城市漫游也许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生活体验。然而当谈论“漫游者”(flâneur)的时候,必然会回到1930年代本雅明的讨论,也正是他,使得“漫游者”一词真正走进学术范囿。在他的描述里,关注社会变化 […]
首先祝大家2017年新年快乐, 也提前祝大家中国农历新年快乐。上个月因为一些其它安排没有按照往年的惯例举办LAS年末Party, 不过请LAS的好朋友们不要失望, 我们还是会在之后找其它主(jiè)题 […]
古琴,即七弦琴。因其形制、乐曲均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意境和儒释道思想,所以在古代有着至高无上的音乐地位。到了近现代古琴逐渐成为西方人心目中东方文化的代表。2003年11月,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文/孙谦 提到柏林的夜店,最重要的坐标一定是Berghain – 传言有世界上最严苛的门禁和最活色生香的场景;可是柏林人会告诉你, 有家夜店比Berghain还要纸醉金迷,还要靡靡,就是Kitkat。 […]
柏林混乱又性感,嘈杂却安宁的城市空间让人如此着迷,让几乎每一个过客都深深地爱上它。也许,我们不想这样暧昧地继续喜欢柏林,而是要一探究竟,它的都市空间到底独特在哪里。 上个世纪50年代,法 […]
LAS这一次活动的主题,是由孙谦、Carl和Michael三人团队带来的新项目,运用VR技术制作,拍摄中国人在柏林的360°网剧。 首先,让我们从VR技术说起。VR技术,即虚拟现实(Virtual R […]
VR“虚拟现实”可谓是VR元年,势头如日中天,在世界各国都是炙手可热的热搜词。不同类型的媒体都想在这个战场上攻城略地,先下一城。然而360度这一拍摄方式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对传统拍摄提出挑战,更是为讲故事 […]
城市与农业,两者看似二元对立的两物,似乎能合体,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生机。 家门前的一亩三分地不再是当代都市空间里的田园痴梦。 城市与农业本应是相悖的,密集建造的城市无法提供大片的种植地,被污染的城市环境 […]
第35期活动现场 ©劳建桦 要写一位文字和见解本身就非常出挑的作者,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写郑轶就是这样。因为她写下来的内容已经非常精彩,而要转述这些故事,就难免有鲁班门前弄大斧的嫌疑。 所以最好的 […]
第一次与郑轶有交集,可以追溯到两年前,当时一篇名为《反骨柏林》的系列文章一夜之间在朋友圈被疯转,利落的文字把柏林刻画的精准又生动,让每一位常住或短居于此的“柏林人”都能在里面遇见自己。那时,我无论如何 […]
在北京西郊的龙泉寺里生活着这样一些义工,他们遵循着严格的作息,每日和僧人们一同吃斋清修。义工和志愿者们不仅协助寺庙的日常维护,还会建设网站,更新微博,制作动画和MV,推动了寺里许多现代化部门的发展。在 […]
贤二,在北京西郊山上不二寺中修行,是一位聪慧可爱的小和尚。 叫贤二,是因为师父都希望弟子能成圣成贤,所以赐“贤”字辈;“二”是因为佛教又叫不二法门,超越二元对立。在世俗生活里,大家都太精明了,“二”一 […]
还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看的动画片里有位可爱的小和尚一休,机敏聪慧,会盘腿打坐静思,以过人的机智解决复杂的问题。今天,来自龙泉寺动漫制作中心的法师和义工们创作了一位属于中国的动漫小和尚形象——贤二,以及围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