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a/文)
一个名为《RAF的恐怖暴力》的展览11月21日起在德国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开展仅十天,在锯木,油漆味未散尽的展厅里每天都迎来很多观众,从年纪判断,多数都是那段时期的亲历者。对于这些人来说,RAF属于一个无法被理解被接受的组织,与它有关的动乱,暴力,血案是德国当代社会一段永远无法抹去的阴影,有关RAF的恐怖事件至今仍存在很多未解之谜,很多人依然视RAF如隐患。

展览《RAF的恐怖暴力》以红色为主色调,象征着RAF组织的赋予自己的革命精神
RAF全称Rote Armee Fraktion,即红军派,是德国的一支左翼恐怖主义组织。20世纪60年代,生长在联邦德国的青少年,内心充满躁动和不安,迫不及待要摆脱种族主义纳粹思想笼罩的阴影,他们批判自己父母在国家社会中的态度,质疑资产阶级,议会制;他们反对美帝国主义政策,加上对共产主义不完整的认知,最初表现在研讨性学生示威,要求民主和平等,而当时作为主流媒体之一的施普林格(Axel Springer)对学生们这些行为的不客观报道激化了学生们和政府之间的矛盾。在1967年6月2日的学生运动中,学生与警方展开暴力冲突,其中一名自由大学的学生本诺·欧内索格在冲突中遭警方枪击导致死亡,这一事件成为RAF宣布成立,由单纯学运转变为以暴制暴的恐怖组织的转折点。
RAF的领导人多数都是知识分子,其主要创始人之一乌莉克·迈因霍夫便是当时文风犀利,讽刺,观点鲜明的新闻记者。如果说乌莉克·迈因霍夫是RAF的精神领袖,她非凡的PR宣传使得RAF迅速壮大,那没上过大学的安德列亚斯·巴德尔则为RAF注入了战斗的血液。他们以乌拉圭的国家解放运动组织为榜样,在联邦德国进行一系列城市游击队一般的暴力袭击。RAF第一代领导人入狱后,在狱中依然在进行大规模的宣传工作,以他们的律师为首迅速形成RAF第二代领导人,开始目标极明确地针对当时政商要员,策划绑架谋杀。
RAF于1970年成立至1998年自动宣布解体,这期间设计制造了多起绑架谋杀案,银行抢劫与政府爆炸攻击,导致34人死亡,无数人受伤,引发联邦德国的大规模社会危机,史称“德意志之秋”。

1986年2月18日在柏林库达姆大街举行的反越战游行

1972年5月联邦刑事通缉海报,呼吁市民协助警方捕捉“无政府主义暴力罪犯”。被捕者被剔除。

RAF在柏林要求释放犯人的的威胁海报

1974年5月31日,RAF成员骑此摩托车开枪射杀了当时德国联邦总检察长Siegfried Buback。虽然找到了摩托车,但骑车的人究竟是谁至今仍然是谜

RAF当时自制定时炸弹,图为1986年7月9日西门子主管Karl Heinz Beckurts慕尼黑炸弹谋杀案被炸毁的汽车残骸。

RAF曾利用饼干盒设计研发炸弹装置
有关RAF的历史也曾在2008年被德国导演乌利·艾德拍成纪实性电影,名为《Der Baader Meinhof Komplex/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相比较展览的客观陈列,电影更注重的是对RAF多位核心领导人的心理演绎,很值得推荐。
《RAF的恐怖暴力》展览信息:
时间:2014年11月21日至2015年3月8日 每天10:00 至 18:00 12月24日闭馆
地点:德国历史博物馆
地址:Unter den Linden 2,10117 Berlin
门票:8欧,学生价4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