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9月 15, 2016 10:11 上午)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片单揭晓 (1月 21, 2016 1:57 上午)

第三十八期 LAS | 新生代纪录片导演眼中的中国

2016年8月22日
6,216 Views
文/孙谦
《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现象级的纪录片在国内的热播,让纪录片的热度急速升温;然而,相比井喷式增长的商业片票房,纪录片依然没有“走进新时代”。从制作难度上讲,纪录片是对于一个话题的深度挖掘,是遵从对于事实的记录,在很多方面比商业片更复杂,被导演和制片人的要求也更高。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拍摄难度系数高,难进院线;在“成功学”主导主流价值观的当代中国,依然还是有很多年轻一代的导演们选择做纪录片:用年轻人的视角观察中国和世界,做时代和社会的忠实记录者。
在年轻纪录片人的眼中,中国的社会是怎样的?在色彩纷呈,层次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视角中,怎么选出最适合的题材?在构思以及拍摄的过程中,怎样最好的融合个人情怀以及观众普适性?
借中国文化节中国新生代纪录片导演作品展的机会,我们LAS有幸请到参展的青年导演们,跟大家一起探讨他们眼中的中国和纪录片。
时间:2016年9月4日 16:00
地点:Cinestar Kino in der Kulturbrauerei
地址:Schönhauser Allee 36, 10435 Berlin

请来参加活动的朋友们直接在微信平台回复参加,谢谢!
参展影片介紹:
《最后的黄土人》
第十二届“半夏的纪念”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最佳短纪录片”
十五年前,坐落在山坡中的“庄上村”门户攘攘,而如今这里却是寡门独户。大儿子成家外出,俩闺女相继外嫁,两位老人和另外两个儿子在这片土地上相依为命。一家之主的父亲刘志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担负着全家的生计;操持操持家务的母亲任凤莲,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哼着年轻时爱唱的民歌;早早辍学的二儿子,从小村里人都说他傻,可他似乎活得挺乐呵;多年被照料的老三,因为年少时的一场意外事故,失去基本的生活能力。他们在回忆,他们在守望,他们或许还在憧憬,他们就是最后的黄土人。
《天索》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国际短片评展最佳纪录短片
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5届大学生原创短片大赛最佳纪录短片
在湖北恩施的幽谷茂林之中有一个与世隔绝的村庄:渔山村。一条悬挂于两山之间的简易索道成为进出这个村庄最为快捷的通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村民们来来往往,和索道管理员张新建闲聊着家里的琐事。十六年间,索道成为全村人的“生命线”,运送着家家户户的柴米油盐,见证着老老少少的喜怒哀愁。
《余生》
十三年前,他们是非典幸存者;十三年后,他们是非典后遗症患者。他们既想摆脱非典带来的悲痛,又害怕自己被社会遗忘。劫后余生,他们是幸运的;亲人死别,病痛缠身,现实是残酷的。他们的余·生是在感到多余之后对世态炎凉的陌生;他们的余·生是用剩下的生命为苦难人生赢得尊严。最艰难的事从来就不是死亡,而是向死而生的勇气,为希望所遗弃,为绝望所生。活下来,作为多余的那一个,在物是人非的世界里苟活。活下来,往事随风去,江海寄余生。
《风烛明灭,长如瞬间》
这是一部讲述“走在生命的边上”的人们的纪录片。在北京东 五环,坐落着一家由佛教净土宗与居士李松堂合资建立的临 终关怀医院——北京松堂医院。在2016年5月30日清晨,一 位来自美国的口语老师约瑟夫由于抢救无效,被迫由协和医 院转移到松堂医院。由于病情突然,他的家人无法从美国赶 来。身处异国他乡,危在旦夕的约瑟夫将迎来怎样的结局? 松堂医院,就如同一艘即将驶往终点的时空之舟。在这艘船 上,各种各样的老人是最主要的定居者,他们在生命的边 缘,展现着不同的生命形态与精神状态。
《一个城市的葬礼》
第二届亚洲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推荐大奖
第五届上海大学生影像大赛纪实单元金奖
在美国洛杉矶,每年大约有1500具无人认领的尸体被送到洛 杉矶市中心的一处公墓并被火化,如果在两三年之内无家人 认领的话,所有的骨灰都会被埋葬在同一个墓穴中。AlbertG askin在这里工作了43年,每天火化6具尸体并记录相关信 息。JonSchleuss 是洛杉矶时报的一名记者,一次偶然的经 历采访了这里之后很受触动,为这些无人认领的死者建立了 可以供人在网上搜索的数据库。洛杉矶是一个巨大的城市, 形形色色的人在这里生活、工作、追求着自己美国梦。所有 无人认领的尸体都有各自的故事,总有些故事还没来得及讲 就被尘封,可然而有这么一些人替这个城市记得。
《客居汴京》
本片围绕一个在中国生长的犹太女士斗争想被 承认犹太身份 的故事,展现了这样一个种族在 中国的生存现状。即使被中 国政府和在北京的 犹太社区精神领袖拉比阻挠和身份的不承 认, 但是依旧自视为犹太人,并且不断地进行斗争 与自我学 习犹太律法与希伯来文,立志重新做 回犹太人。
《秦声锵锵》
首届两岸四地“逐梦传媒,筑梦中国”青少年传媒影视艺术节最佳纪录片大奖
2014中国高校影视学术奖中国高教影视创作奖一等奖
第五届中国大学生电视节主题创作单元优秀奖
这是一部关于摇滚与自我的纪录片。在西安的文化中,有个名词是逃不开的。摇滚。摇滚,由外传入陕西。只有像黄土高原这种干净,纯粹的土地,才能承载充满力量感的呐喊。在20世纪下半叶,正处于发展与改变的起点。摇滚就在这个时间重新渗透进西安的土地之中。影片的主人公习明,他是摇滚传入西安之后,最先接触摇滚的人之一。在摇滚梦想面前,他自我、张扬,即使头破血流,也绝不向生活妥协。由于父母一直不支持,所以习明和自己的父母关系一直很僵,直到父母去世,他们都没有原谅习明;他的妻子也为此离开他。习明将痛苦埋在心里,在四月的某个早晨里,他选择再次出发。我们无法批评他,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妻离子散,但他也真正地成为了一个人,一个真正的人。
《我不是路人甲》
影片聚焦于集群众演员、人体模特两个特殊职业于一身的北漂一族——臧照华。通过对他的群众演员,人体模特,丈夫,父亲等多重角色的记录,展现了一个53岁的北漂一族的生活。面对家庭的责任与梦想的追求臧照华独自行走在期盼与苦闷,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着内心那份执念的栖身之所。
《云上佛童》
第九届半岛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新地平线”单元金奖
入围香港华语纪录片节,美国犹他纪录片节,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多个影展
“我们两个为什么是活佛?”14岁的达娃这样问双胞胎哥哥尼玛,成长令他们不断认清命运的眷顾,也使他们更加理解周遭,顺应本性。3804米海拔的扎嘎寺,终年云雾缭绕,这与世隔绝之地,两兄弟度过最后的童年时光。他们与寺庙收养的其他小孩并无二样,砍柴煮饭,念经学佛,玩耍撒野……但慧根与天性却使这两个男孩超脱,达娃尼玛喜爱在森林中独处,一颗菩提心,是沟通万物生灵的语言。“我看见每一只动物,都觉得我是那只动物,而它是我。”三言两语,包含人对自然最纯真的珍视。
《再见朱平》
朱平是我的朋友,也是我从高中时期就一直想超越的竞争对手。2010年,我们同时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大学。2011年7月23日清晨,我们乘坐不同的列车,同时离开北京。两辆列车将我们驶向了不同的人生轨迹。她乘坐的是一辆回家的列车号D301次动车。12个小时后,这趟列车在我们的家乡温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动车追尾事故。20岁的朱平随着那趟动车去了天堂。她的死成了我心中难以碰触的痛处。2年后,即将大学毕业的我决定坐那趟动车回温州,寻找关于朱平的记忆。我想了解她的一切,从她的死亡到她的出生。这是自那场事故后,我第一次鼓起勇气重新走进她的世界…
开幕式:2016年9月2日(周五) 晚18:00点 
地点:Cinestar影院 Kino in der Kulturbrauerei
地址:Schönhauser Allee 36, 10435 Berlin
展映时间
开幕展: 2016年9月2日(周五),18:00
场次一: 2016年9月3日(周六),16:30
场次二: 2016年9月3日(周六),19:00
场次三: 2016年9月4日(周日),15:00
参与方式
7,00 欧元/5,00 欧元 (单场票价)
15,00 欧元/12,00 €* (纪录片展通票)
订票网站
http://www.cinestar.de/de/kino/berlin-kino-in-der-kulturbrauerei/
注:图片来源于影片作者,文字来源于LAS 与竹苑,转载请注明出处。

Leave A Com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