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信息
(9月 15, 2016 10:11 上午)
柏林电影节|主竞赛片单揭晓 (1月 21, 2016 1:57 上午)

波提切利(们)来柏林了!

2015年10月9日
9,001 Views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之一,Sandro Botticelli(桑德罗·波提切利)用那幅《维纳斯的诞生》吸引了世世代代的仰慕。最近,柏林画廊 (Gemäldegalerie)策划出题为《Botticelli》的展览。展览宣传画上印着波提切利笔下维纳斯少女般柔美的面庞,而展览介绍却描述着波提切利画作,特别是《维纳斯的诞生》,对后代艺术家的影响。所以, 在展览《Botticelli》里,我们会看到关于“维纳斯”或是波提切利的什么作品呢?下面就为大家揭开面纱。

Kampagnenmotiv1

柏林画廊 (Gemäldegalerie)《Botticelli》的展览时间为:2015.9.25-2016.1.24

(文/顾草草)

其实一开始朋友叫我去看柏林的波提切利大展,我是拒绝的——这绝不是什么老套的开头,这是“梵高大展”造成的劫后余生心态。

上回梵高大展全球骗钱的时候,我们艺术史专业的老师就在课上谆谆教导大家,“那个展烂透了,你们不要浪费时间和钱去看”。但依然架不住这个展的广告牌无处不在,我心痒痒死了。等到真的去了追悔莫及——我应该相信朋友圈的,那些一百年没进过美术馆、刷《星空》印刷背景板前咧嘴自拍的人类,早就告诉我真相了,这就是个多媒体骗子攒的局。连真画都没有你展个毛线啊!气得我又去了趟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看了个爽。

vgo

柏林的Van Gogh Alive展览:根本就是多媒体的骗局

等到这次波提切利大展呢, 柏林画廊(Gemäldegalerie)官网明明白白地写着“波提切利作为一个艺术名人是怎么被塑造成流行Icon”这样“人傻钱多速来”式的Slogan,我还是扛不住自己傻得逼真,跑去交了一次智商税。刚进画廊我就震惊了,每周来这儿上课的时候都冷冷清清,而今天售票处竟然排起了长队,所有的寄存柜都满了!我顿时有了一种躺在乌合之众中的舒适感,一念至此立刻在心里打了自己一巴掌。进了展厅发现,画廊并没有把自己原本的布局改变太多,只是将原本空荡荡的中厅利用了起来,隔出了一个长条形的展区。第一个厅我就被大量现当代裸女模仿维纳斯pose的作品砸得有点晕,缓过来以后才慢慢把整个展览好好看了下。

1

Andy Warhol: Details of Renaissance Paintings (Sandro Botticelli, Birth of Venus, 1482), 1984 Collection of The Andy Warhol Museum, Pittsburgh © 2015 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 Inc.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

Paul Himmel: Botticelli-Girl (Patricia McBride), Fire Island, 1950 © Paul Himmel

 

3

Tomoko Nagao: Botticelli – The Birth of Venus with Baci, Esselunga, Barilla, PSP and EasyJet, 2012

4

David LaChapelle, Rebirth of Venus, 2009 © Courtesy David LaChapelle Studio

看上去策展人几乎没有什么思路,特点就是粗暴,几乎就是把画挨个儿往墙上一挂。前面一长溜的现当代艺术,慢慢过渡到更早一些波提切利的仿作,和有波提切利痕迹画作,最后一个厅砸五十多幅波提切利的真迹——多数是柏林画廊原有的作品,以圣母圣婴主题的Tondo圆形画为主。正好我最近的论文就是写的圣母圣婴图,所以还是看了个仔细——毕竟找不同还是很好玩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错觉,最后一个厅里的人反而不是很密集,倒是一副波提切利《春》(《Primavera》)的仿作前聚集的人最多。这幅仿作和佛罗伦萨那幅真迹体量相当,细节处也可圈可点。

5

Sandro Botticelli: Tondo Raczynski, 1477 ©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6

Sandro Botticelli: Guiliano de’ Medici, 1478 ©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认真看完以后,心情好了很多。虽然我依然认为这个展非常商业,意思不大。很多批评家说得刻薄:“最大的亮点大概是博物馆商店买的纪念品。”但他们说得对。从作品质量上严格来讲,这个展并不差——至少都是真迹啊。而且除了波提切利以外,也都是不赖的艺术家:Edgar Degas, Edward Burne-Jones,,Dante Gabriel Rossetti,,René Magritte,,Andy Warhol,,Cindy Sherman, Bill Viola……称得上星光熠熠。画女神,画裸体女神,本就是艺术界成熟的母题,而画得像波提切利那样成功,那样影响巨大的确实在少数。虽然他沉寂了四百多年,直到19世纪才被艺术史学家们挖出来,供上文艺复兴发端的神坛。虽然柏林画廊没有把《维纳斯的诞生》从乌菲齐美术馆搬来,但这个展览已经用雕塑、油画、摄影、录像、甚至时装设计充分论证了,波提切利的维纳斯,是一个这样富有生命力的Prototype。在模特的每一次模仿中,在艺术家的每一次致敬中,在作品的每一次重塑中,沉积的图像被层层开发出了新的使命。即使进入了这样崭新的时代,神话叙事也从来没有远离我们。一种微妙的古老叩响:神的生活才最接近真实生活,而我们的生活,一切不过是模仿。

7

Sandro Botticelli: The Birth of Venus, 1486 © Uffizi

“伟大的展览并不只是展览,更是伟大的事件。”一方面我觉得,看完全展以后,“波提切利·文艺复兴2015-1445”这个的题目确实是合适的——毕竟这个展探讨了溯源至波提切利的艺术脉络。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这样概括还是有些模糊。展览想要表达的意思,更像是“看看他的遗泽,我们来聊聊波提切利——啊他无处不在”。我内心仍有深深的成见,但依然可以模糊看到策展人善良的野心。这样的领会,离所谓“阅读的欢愉”离得不知道有多远,只是一个不太满意的观众,在摸索艺术的门槛过程中,认同一种观念:所有伟大的艺术家,都不是孤立的,他们总在作品中相见;而整个艺术史的光谱,“就在这样的相见中,在无限的反射和深化中,完整地呈现出来。因而,比较和评断他们,”也就是认识自己作为一个人类,“在整个光谱中的位置。”或许正是认知和记忆的黑暗,慢慢被他们引导,从而抬头见到了银河。柏林国立美术馆(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专门为此次特展制作了六支视频预告片,全部取景自柏林,分别由六个柏林人在生活场景中模拟出波提切利六幅名作的样子,对着镜头宣告:“Botticelli Kommt nach Berlin!(波提切利来柏林了!)”而我最喜欢的,是这支在万湖(Wannsee)拍摄的预告片,致敬的无疑是那副举世闻名的《Venus Pudica》。这幅画本就藏于柏林画廊内,在本次展览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8

Sandro Botticelli: Venus, 1490 © Staatliche Museen zu Berlin

波提切利本就在柏林,所有神圣的裸女、微笑的婴儿、夜色中的影子、春天的风、遥远时代的芬芳,早就随着他翩然而至。

 

注:图片来源网络,LAS独家撰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Leave A Comment

*